朝中有明白人,听了杨嗣昌这几句话,都有点不寒而栗,这杨嗣昌看起来既忠且孝,没想到也是一个狠角色。大难当头,给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人,都可以丢弃,熊文灿这次,是绝无好下场了。

果然,崇祯听了他这番话,脸色稍稍平定了些,重新归座,一边的太监早把翻倒的龙书案整理好,崇祯道:“既是如此,杨嗣昌,你说该怎么办?这个局面如何收拾?”

杨嗣昌道:“陛下,关中一败,事关重大,然而微臣之担心,却并不在关中。”

崇祯一愣:“哦?这话怎么讲?”

杨嗣昌道:“熊文灿败给秦军,关中之局势,主动权已经不在我朝庭手中,这且不提,我担心的,是刚刚受抚的几支人马,刘国能其人刚正,好像不会反叛,而张献忠与罗汝才,就不好说了,这二人太过阴险狡诈,熊文灿未败之时,他们害怕我官军势大,倒不敢如何,此时关中一败,潼关危急,河南的洪承畴又要对付李自成这个反贼,因此势必要调动人马,增援潼关与河南。这样一来,张罗二人,便有了机会,因此我料定,这二人必定复叛。”

此话一出,朝中很多大臣都连连摇头,不少人站了出来,为张献忠做保:“陛下,张献忠投诚之后,甚是安稳,听说他在谷城又买田宅,又娶妻子,还与当地的官员关系甚好,这样看来,他是想在谷城长住了,因此绝不会反。”

“对啊,陛下,张献忠为人老成持重,在群贼之中,一向有清名,他造反也是因饥饿贫困所致,如今他手中有了银钱,可以天天大鱼大肉,岂肯再反呢?”

一时间为张献忠说情的大臣,嚷成一片,杨嗣昌粗粗一数,约有二三十位。

杨嗣昌心头冷笑,他知道,这些人都受了张献忠的银钱孝敬,而且张献忠也曾派人给自己送来巨额银两,只是被他拒绝了。

张献忠如此做法,在一般人看来,是想巴结朝中重臣,以保安身,可是在杨嗣昌看来,这便是障眼法,是张献忠在反叛之前,使用的稳军之计。

只要这些人为他说好话,朝庭对其放松警惕,张献忠一定复叛。

见朝臣议论纷纷,都为张献忠说好话,崇祯也没了主意,他问杨嗣昌:“你有把握,张献忠罗汝才必定复叛?”

杨嗣昌道:“臣无此把握,只是对张罗二人信不过。”

崇祯听了这许多议论,自己也觉得没有把握,于是下旨散朝,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后宫的清心殿,想安静一下。

皇后送上来清茶,崇祯喝了一口,觉得甚是清香,身体里的燥气稍稍消散了一些,他斜倚在软椅上,闭目养神。

这时皇后抱着一个年方三岁的孩子走了过来,崇祯睁开眼睛,看了看皇后与那个孩子,微然一笑:“来,给我抱抱……”

皇后没有将孩子递过去:“皇上,您连日来很是操劳,还是臣妾来吧。”

崇祯笑道:“哪里话来,朕正当壮年,若是连爱儿都抱不了,那可还做什么皇帝?岂非连普通百姓也不如?”说着,他从皇后手中接过孩子,在臂上掂了掂,哈哈笑道:“慈炯啊,你可都长这么重了……”

这个孩子便是他的三儿子,朱慈炯。除了太子以外,崇祯最喜欢这个儿子,这孩子长得相貌很好,天庭饱满,双目有神,惹人怜爱。

朱慈炯在父亲的臂上坐着,摸弄着崇祯的胡须,惹得崇祯不住大笑,终于可以暂时将国家里的那些烂事忘却片刻。

父子二人正在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,忽有小太监来报:“湖广巡抚有紧急公文送到。”

崇祯一听,笑容僵在脸上,一时间,觉得臂上的儿子又重了一倍,他急忙将孩子交给皇后,吩咐道:“呈上来。”

秉笔太监将公文呈上,崇祯打开一瞧,脸色顿时一片阴云密布,他啪的将公文一摔,命人速召杨嗣昌来见。

这个时候,杨嗣昌刚刚下朝回到家里,连朝服还没脱,太监就到了,杨嗣昌急忙乘上马车,来到清心殿见驾。

一见到崇祯,崇祯便将那封公文给他看,没等他看完,崇祯便气恨地道:“果然被你猜中了,张献忠罗汝才相约反叛,围攻谷城,谷城县令不屈身死,张罗二人的人马号称十万,闹动了整个湖广,你说说,该怎么办?”